當前位置:
家電企業不可能單打獨斗

家電企業不可能單打獨斗

2017-05-08 00:00
279

9月8日,美的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雙方戰略合作的成果——首款基于YunOS智能操作系統打造的美的智能冰箱“OS集智”。而近期鮮有在公開場合露面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借此契機,大談智能家居與智能制造。方洪波獨特的企業掌舵人視角揭示了美的集團正踐行的“雙智”戰略背后的深層邏輯。

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

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

   以下為方洪波演講實錄:

   智能家居必須要人機互動

   美的在2年前提出了“雙智戰略”(即智慧家居+智能制造),2年以來我們投入了很多資源去摸索,盡管走了很多彎路也得到了很多教訓。

   美的是全世界所有家電產業里每年生產家電產品多的企業,去年是2.7億件,今年會突破3億件,也就是會有3億件美的產品進入千家萬戶。

   那么智慧家居首先必須是未來所有家電產品從一個冷冰冰的機器,變成人機可以互動,所以首先它是智能的單品,在這基礎上必須要有智能的系統,所有硬件、軟件到云端的所有系統。

   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是在單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摸索智慧生態。生態有上游和下游更加廣闊的延展性。盡管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的產品,但我們必須要摸索和探索。

   智能制造的本質就是基于數據的所有業務的連接

   智能制造更是更大的一個課題,智能制造本身是物聯網的一部分,智能制造的核心本質上就是基于數據的所有業務的連接。以美的為例,所有產品從研發開始,從企劃到供應鏈,從制造到物流,到渠道,到消費者家里,以及消費者使用,所有業務的環節過去都是物理形態。

   一臺機器,有很多零部件,有很多工人、車輛,有很多倉庫,有很多線下賣場。智能制造的本質就是要把所有業務的環節變成數據,用數據去經營、存儲、交互、集成、分析、計算、介入,然后數據分析提出的增值術語來還原到現有業務管理中來,進行業務變革。比如說產品型號多了就要減少,供應鏈廠家多了就要減少,生產周期長了就要縮短,到消費者家里的產品物流環節多了就要解決。

   在業務變革的基礎上要進一步進行數據的分析集成,推動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式的改革。比如以前美的家電產品絕大部分都是線下賣,現在線上賣,線上豐富度夠不夠?個性化足不足?這些都需要改革。

   所以智能制造的本質,是基于數據對所有業務模式還原互聯后,對業務流程進行變革,然后改變我們產品賣給消費者的舊模式。以前是很長的,現在變得很短;以前是大規模的,現在是個性化的;以前送貨很慢,現在很快;這是智能制造。

   無論是智慧家居還是智能制造,家電企業不可能單打獨斗

   無論是智慧家居還是智能制造,家電企業顯然主導不了,家電企業無法成為一個平臺型的企業,你不可能成為一個智慧家居的操作系統的平臺企業,更不可能成為物聯網的平臺。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開放、協作、融入,這一點正是我們和阿里合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礎。

   我們跟阿里已經有非常廣泛的合作。今天發布的智能冰箱就是這樣的成果,未來在很多方面都要跟阿里進行深化合作。剛才講的智能操作系統是要跟阿里合作的。我們在智能制造上是物聯網的一部分,還有很多的物聯網的應用技術,都要跟阿里去合作。比如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操作系統,還有服務體系等,所有這些環節我們都要跟阿里這些平臺去合作。

   無論是智慧家居還是智能制造,它不是某一個企業可以單打獨斗的,必須是所有企業本著開放協作的基本基因,去共同打造一個萬物互聯的平臺。

   智能廚房領域,冰箱是非常好的連接點

   今天發布的智能冰箱,是很好的開始。在智能家電的所有系統當中,我們認為智能廚房是未來可以看得見的應用場景。智能廚房會比其他能源、營養、安防、空氣等系統更加有應用的現實性,所以美的現在已經重點放在智能廚房上。

   幾個月前美的在硅谷設立了研發機構,專門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整體智能廚房的項目上。智能廚房領域,冰箱又是非常好的一個連接點,比所有其他廚房家電更加有優勢。

   所以今天與阿里的合作是一個好的開始,盡管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智能家居、智能冰箱到底是什么應用的場景,生態系統到底是怎么樣延伸的,無法預料,但是我們必須從今天開始要去摸索、探索。

   無論今天摸索和發布的形態,是不是在未來智能的方向上,沒關系,我們要通過不斷的試錯去吸取一些教訓。今天是冰箱和阿里合作的開始,未來會加大在更多的場景上、智慧生態上,與阿里一起摸索、探索。(明彥華)